积石山县博物馆线上展览之:馆长课堂——陶器
积石山县博物馆线上展览之:馆长课堂——陶器
近期,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博物馆采取闭馆疫情防控措施。为全面打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,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化展览传播的积极作用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,积石山县博物馆精心推出一系列线上展览,让您足不出户在家就可以逛博物馆。
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,因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于1923年首次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遗址而得名。年代约为距今5000——4000年。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,东起渭河上游,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东北部,北达宁夏回族自治区,南抵四川省北部。马家窑文化的制陶业非常发达,其彩陶受到了仰韶文化的强烈影响,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。陶质呈橙黄色,器表光洁,纹饰繁缛,图案精美。彩陶发达是马家窑文化的显著特点,在我国所发现的所有彩陶文化中,马家窑文化彩陶比例是最高的。马家窑文化经历了1000年的发展,可分为马家窑类型、半山类型、马厂类型,代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。
马家窑类型刻划纹素陶翁,泥质陶,高60.3厘米,口径18.5厘米,腹径144.4厘米,底径21厘米,重14.2千克,敞口、短束颈、丰肩、腹向下渐收、平底,颈饰附加堆纹,剑至腹底通饰交错刻划纹,属三级文物。
半山类型漩涡纹双耳彩陶罐,泥质红陶,高34厘米,口径15.7厘米,腹径109.9厘米,底径13厘米,重3895克,撇口、束颈、溜肩腹有对称的双耳,施黑彩,肩腹部有宽带纹及锯齿纹,四方连续漩涡纹,填锯齿纹,下饰水波纹。胎体光亮,纹饰细腻规正,属二级文物。
马厂类型网格纹双耳彩陶壶,泥质橙黄陶,高35.4厘米,口径12厘米,腹径99.85厘米,底径12.5厘米,重3399克,敞口、束颈、孤腹,腹有双耳,平底,施黑红彩,口沿内施平行线及弧线纹,颈部为宽折线纹,肩腹以平行弦纹分层,内饰方格纹及竖平行线纹,下饰一周水波纹。此件器物器形硕大,纹饰动感强烈,属二级文物。1983年出土于积石山县石塬乡三二家村元山遗址。
元山遗址位于积石山县石塬乡三二家村大地社以西300米的元山上,属三二家村大地社,东临大地社,南面是庙沟与扎麻山相望,西邻三二家村,北至元山顶北侧。东西长约2000米,南北宽约160米,面积约32万平方米,地形为多台地,多沟洼的山梁地势。1987年州普查队调查时发现墓葬两处和大量陶器物残片,在普查期间有当地群众收藏的五件彩陶罐、十三件素陶罐和两件玉器已征集到县文化馆收藏。这次调查又在遗址阳山坡面墓坑处发现少量的陶器残片和人骨,残片多为红黑彩相间的平行纹、弧线纹陶片,四片泥质红陶残片。又在遗址南面断崖上时而可见灰土层分布面,有一处灰土层距地表0、6米,厚度0、4--0、6米,长1、2米,灰土中露出有马厂、齐家文化类型的陶罐残片及人骨。根据现场采集标本特征分析;此遗址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类型的普通墓葬群。该遗址的发现为临夏地区新石器晚期文化聚落分布、区域类型、文化谱系等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,201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图文:崔培财 核稿:李海元